香云纱制作场景
香云纱 作别故乡顺德
不管是在张爱玲的书中,还是在《渔海怒潮》、《半夜鸡叫》、《红色娘子军》等老电影里,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一身闪光发亮的黑色绸衫。这种外黑内棕,略带闪光效果的面料是世界上最凉快的衣料之一,有一个美轮美奂的名字——香云纱。
曾经在顺德风行一时的香云纱,现在只剩有2家作坊坚持生产。尽管时下香云纱凭着自己的特点成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时尚前沿的服装“时尚”,但因香云纱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行内人忧心香云纱可能会成为顺德绝唱。
曾是珠三角“特产”
香云纱原名叫响云纱,由于其是纱绸制品,穿起来走路还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成“香云纱”。明永乐年间(约15世纪),广东就开始出口香云纱。从那时一直到20世纪初,数百年来香云纱一直由民间手工生产。建国后曾根据不同的绸坯分别称为香云纱(纱组织),和薯莨绸(平纹组织)。其后由于晒莨所用的绸坯种类不断发展,故而统称为莨纱绸或香云纱。
做香云纱必须有两种原料,一种是“过河泥”,而且这种泥必须是顺德、南海、三水、佛山等地才有的没有被污染过的河泥,以灰黑色为佳;另一种是珠三角地区的薯莨,其叶块茎主要含单宁,经粉碎榨取、过滤后用其汁液晒莨。
目前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厂负责人梁珠介绍,河泥泥浆中的高价铁离子和薯莨中的单宁发生反应后生成的黑色沉淀物凝结于绸缎表面,是制作香云纱的关键。
传统工艺精细复杂
梁珠和工人们向记者介绍说,香云纱的制作程序有十四道之多,而这十几道程序的最终完成也要十五六天左右。同时,制作香云纱,全程必须采用手工工艺,而且必须经过暴晒才行,因此天气的影响十分大。每年七到八月上旬,由于日照强烈,气温过高,所晒丝绸会变硬发脆,因此不宜开工,11月后北方干燥的季候风南下,也不宜开工晒莨。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仅顺德两家生产香云纱的作坊。曾经在珠三角地区风行一时的香云纱,目前已没有多少人懂得其技艺。上世纪80年代末,很多香云纱厂关门、转产,市面上再难得一见。目前的香云纱,主要用于官方贺礼或当作公关场合上的礼服。
成艺晒莨厂目前有100多人,大多数工人年龄都偏大,而且不乏在厂子里工作几十年的老工人。老工人无奈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方面都不大懂,厂里让老工人手把手地教新工人,但是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也无法保证技艺的传承:其工艺过于复杂精细。由于市场限制、工艺传承困难、香云纱制作本身原因等各方面的影响,香云纱生产困境不小,现在只有顺德地区两家晒莨厂还在坚持这一传统工艺,香云纱的发展状况堪忧。